企业宣传,产品推广,广告招商,广告投放联系seowdb

长三角一体化纵深推进 经济活力再添新动能

6284

去年 11 月,上海召开的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明确了长三角区域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等方向,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路径。

时隔半年,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引擎之一的长三角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呈现出全新气象。近日记者走访浙江多地发现,随着一体化扎实推进,浙江与沪苏皖之间协同创新、联动发展步伐加快,经济新动能和新活力持续迸发。

释放新动能 科技创新点燃长三角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长三角地区科教资源、产业规模质量等优势突出,正依托一体化加快推动人才、技术、资金、场景等创新要素在大范围优化配置,用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激发新质生产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浙江嘉善县北部,规划面积达 43 平方公里的祥符荡创新中心,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重点打造的创新组团之一。如今,这里已逐渐具备“长三角的松山湖”雏形。

祥符荡创新中心内的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智慧绿洲),入驻了未来食品、未来健康、未来城市等 6 个未来实验室。成立一年来,中心已产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成果,如全球首套中药智能筛选平台“绿洲一号”,已与多家国内药企合作,助力企业研发新药。

中心主任范骁辉介绍,一年多来智慧绿洲已为上百家企业提供服务;与 14 家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去年合同金额突破 1.2 亿元。

“我们与上海、南京、苏州、合肥等地高校开展了紧密合作,同时从上海聘请了多位专家学者来补充科研力量。长三角雄厚的产业基础也为科研机构与市场对接提供了广阔空间。”范骁辉说。

目前,祥符荡创新中心已吸引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高端院所入驻,汇聚院士 22 人,引育国家级、省级人才 65 人。除“绿洲一号”,还涌现出国内首例细胞培养黄鱼肉、全球首个半浮栅晶体管、全国首个智能决策平台“区域发展政策大脑”等首创成果。

以科技创新加速新动能释放,在中国数字经济之城杭州也体现得十分明显。

以杭州高新区(滨江)的“中国数谷”为例,目前已率先建成首个数联网枢纽节点并与上海节点实现异地组网测试,落地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杭州数据交易所,累计上架数据产品 1767 个,注册数商 1254 家,完成交易 45.75 亿元,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多个地域专区、行业专区,推进数据流通模式复用推广。

从省级层面,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海涛表示,浙江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呈现出一体化创新动能不断增强的特点。

去年,浙江与沪苏皖共同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合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96 项,共建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一市三省还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实施联合攻关项目 43 个。2023 年浙江与沪苏皖技术交易 16928 项,金额达 941.56 亿元。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